“俺今日見爹爹了,他在城外忙的很,告訴俺,城裏的風頭一點不要去管,至多兩,就能見分曉。”

    老楊倌名喚楊關,取自生在撫順關之意,他兒子叫做楊鬆林,常年在鬆林裏謀生。

    燒炭工們聽沈陽城的柴炭價格,開始也動心了,但是看見源源不斷出產的焦炭,便各自笑笑,如常幹活,甚至連交頭接耳議論的興趣都沒有。

    大規模生產焦炭的能力,已經讓他們認識到個人作坊多麽的渺。

    誰都知道,這些東西一旦出現在沈陽城,無論什麽謠言都會不攻自破。

    甚至還有人什麽熊廷弼要他們老百姓的命,還敢造反?

    怕不是瞎了,柴火的事叫事情?

    不焦炭,不柴禾,就是將那開采出來的煤向城內一運,就得讓那些造謠生事的去吃牢飯。

    原本,方書安的計劃是等到鑄鐵爐屯上一批貨之後再行上市焦炭,但是看此前情況,根本等不到那個時候。

    如此關鍵之事,還是要喊上合作夥伴們一起,去見熊廷弼,將事情分一番。

    畢竟涉及到主要分銷商之利益,並且與此前計劃有變動,下一步如何走還是要統一口徑。

    一眾商戶先見麵通氣,張田餘和林月華的意見接近,與方書安保持一致,他如何決定,便何時下手。

    經略府議事廳,王邵勁、周永春、熊廷弼以及幾個官員在座,方書安、李盡忠、張田餘等人坐在下首。

    “若是現在的數目,保不齊爐子一放出來,就會把價格炒上去,與其讓那些二道販子賺差價,不如自己賺了。”

    “爐子之事,十分微妙,雖然我等已經上奏。但是鐵仍舊是製造局的財產,而爐子又是統一由各大商家接下分銷。若是真的因為賺錢多寡之事被禦史盯上,隻怕好事情也會變成壞事。”

    鑄鐵爐的售賣,完全采取另一種模式,生鐵是大明密切控製的戰略物資,盡管熊廷弼言之鑿鑿的現在白口鐵的產量有多大,並且得到了駱養性和東廠番子以及製造局的認可。

    但是朝中依舊要求,隻有新產出生鐵的一半可以拿來進行鑄造,剩下的一半要求上交國庫。

    此事不止方書安,就連駱養性都知道,交上去的鐵錠根本不能進行鍛打。

    但是沒有辦法,中樞就是這般下達命令,所以與原來計劃的產能比較,差了一半。

    此事還不能去較真,若是真的惹惱管理鐵錠以及中樞堅持意見那些人,將這一半用鐵指標都取消,那就真的沒法繼續了。

    到底,現在的大明還沒有奢侈到建房都要用鋼筋的程度,遠沒有後世基建狂魔那麽狂暴。

    除非能建城更大的生鐵生產線,甚至是更高品質的生產線,能源源不斷將更好的生鐵運到京城,至少也是液態出鐵,並且後續還能後續加工才可。

    隻不過,既有的合格工匠隻有那些,其他配套設施也跟不上,想要擴充產能,也並非一兩日所能做到。

    被抽調一半生鐵之後,與設計產能有誤差,盡管再加班加點的生產,仍舊沒能按時完成訂單。

    “要我,先別等候,將沈陽城流言壓下去吧,若是真的傳到京城,隻怕這爐子訂單還可能被做廢。”

    有官辦工坊生產,承銷商分銷商負責經營的事情也有,此類訂單在江南織造局常見不鮮,但是那絲綢畢竟不是戰略物資,所以能那般操作,鑄鐵事關重大,所以有風吹草動不定就停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