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品德三字經

    朋友交,貴在真;禮相待,諾必誠。

    講謙讓,克驕矜;嚴自律,能獨慎。

    取有道,樂濟貧;行擇善,惠鄉親。

    納百川,集大成;敢爭先,業勤耕。

    事思敬,誌凝神;天行健,持之恒。

    朋友交,貴在真

    解釋:朋友交往,最珍貴的是真誠有信,表裏如一。

    孔子: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荀子: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故事:晉定公時,趙簡子任晉國的上卿,他為政開明,喜聽逆耳之言。他有個家臣名叫周舍,常常不講方式直言進諫,有時弄得趙簡子十分尷尬。在旁的臣僚為了討好趙簡子,竟大聲責備周舍不懂禮貌。趙簡子卻對周舍的做法倍加喜愛,當著大家的麵稱讚他是個諍友。後來周舍患病死了,趙簡子痛惜不已。

    禮相待,諾必誠

    解釋:待人以禮,信守諾言。

    在中國古人看來,誠是指一種真實無妄,表裏如一的品格,也是道德的根本。信是指一種誠實不欺,遵守諾言的品格。

    故事:公元前544年,季劄受聘出使魯國,他帶著隨行人員從吳都出發,一路北行,當他進入徐國地界時,看到徐國人民安居樂業,五穀豐茂,暗暗稱讚果然名不虛傳,徐君素以仁義著聞,今得見矣。於是決定拜見徐君,傾吐仰慕之情。徐君得知素有賢名的吳國貴公子季劄來訪,心中特別高興,盛情相待。在交談中,徐君看到了季劄身佩的寶劍,非常喜愛,幾次欲言,又不便啟齒。季劄從徐君的舉止神態上,看出了他的心思,欲將寶劍贈送給徐君,但轉念一想,佩帶寶劍出使別國,這是一種禮節,現出使魯國,沒有寶劍怎麽行呢?季劄在心裏許諾:待從魯國回來,一定把劍贈送給徐君。

    辭別徐君,季劄來到魯國,魯襄公請季劄觀看了一場極其隆重的高水平的周樂演出,這位來自蠻夷區的季劄竟能盡知其意,邊觀邊評,妙語連珠,議論風生,乃至轟動了周文化中心,使魯人敬焉。

    在魯國一年多時間,季劄出使返回。他與隨從從魯國又途經徐國,決定再次拜訪徐君,將寶劍贈送徐君。當他來到徐國,聽說徐君已經去世,季劄非常悲痛、後悔,他將寶劍贈給徐國嗣君,嗣君答曰:“這是吳國之寶,何況徐君已死,又何必贈呢?”季劄說:“我上次未贈,是因為出使需要,但心中已將寶劍默默地許給了徐君。怎麽能因為徐君不在,就違背自己原來的心意呢?再說,作為一個吳國的使臣,不講信用,鄰國會如何看待我們吳國呢?”因徐國嗣君一再堅持不受,季劄即將寶劍掛在徐君墓前的柳樹上。

    講謙讓,克驕矜

    解釋:待人要謙虛地禮讓或退讓,克服自誇自大的態度。

    在中國的傳統道德中,謙敬既是個人自身修養的美德,也是為人處世的道德要求。謙即自謙,虛以處己;敬即敬人,禮以待人。謙敬與禮讓是聯係在一起的,《孟子·告子上》:“恭敬之心,禮也。”《論語·季氏》:“不學禮,無以立。”

    故事:在我黨曆史上,周恩來曾三次謙讓於毛澤東,一次次把毛澤東推上黨的重要領導崗位乃至最高領導崗位。在那艱苦卓絕的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這種謙讓是讓賢、鑒賢。尤為可貴的是,周恩來的謙讓不是消極的閃避和撂挑子遠走,而是一種積極的協助與扶持。這是非常值得每個領導幹部學習的。

    嚴自律,能獨慎

    解釋:要嚴格地遵循法度,自加約束,即使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也能獨善其身。

    “自律”指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法度,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律並不是讓一大堆規章製度來層層地束縛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動創造一種井然的秩序來為我們的學習生活爭取更大的自由。

    “獨慎”出自《大學》: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故事:作為一地長官的羊續帶頭節儉躬行,對那些一向揮霍慣了的府丞屬吏,顯然是一個很大的約束。於是,有一天,一位老府丞笑嘻嘻地給他送來一條老大的活魚。想不到,沒多費口舌,羊續竟收下了。老府丞暗暗得意,“羊續啊羊續,你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今日收魚,明日就會拿肉,後天就能受錢啦!”於是,幾天後,他又笑嗬嗬地拎來了一條更大的活魚。羊續招招手,讓他到庭廊之下,然後指著簷梁上掛著的那條前些天送來的魚,威聲正色地對那個老府丞說:“你上次送的,我都沒有動。你這一次、下一次再送,我還會收、還會動嗎?你的這條魚,我要一直掛在這裏,作一個不要再來送錢送禮的活告示。”

    行則善,惠鄉親

    解釋:選擇有益的事情去做,為民福祉。

    故事:從事警察工作18年,有著10餘年黨齡的長子縣慈林派出所所長田新明,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警察的稱號,用愛心譜寫著警察的讚歌。在丹朱大地,隻要提起他的名字,百姓們都會伸出大拇指稱讚:“小田是個好民警,視群眾為親人,幫百姓辦實事,他就是咱轄區老百姓的貼心人。”

    2008年1月17日淩晨,窗外風雪交加、寒氣襲人。此時,暫住在長子縣宋村鄉北李末村的中煤三建29工程處小莊項目部的安徽籍農民工王樂義的妻子即將臨產,疼得在床上直打滾。王樂義趕忙撥打110報警,接到求助後,正在感冒發燒的田新明迅速給警車上好防滑鏈,帶著兩名民警一頭紮進茫茫風雪中。路上,田新明不時詢問王樂義詳細住址,並叮囑已慌了手腳的王樂義要穩住,收拾好必備的分娩用品。“趕快往婦產科抬!”一到醫院,田新明顧不得其他,立即與兩名民警將孕婦抬進醫院二樓的婦產科,產婦被安排到產床上,一個男嬰降生了。看著胖兒子,王樂義一家欣喜若狂,等定下神來找三位民警時,大家才發現他們已經悄悄離開。事後,王樂義將一麵繡有“人民好公仆”的錦旗送到了所長田新明手中,並送上全家人誠摯的謝意……

    取有道,樂濟貧

    解釋:通過正道取得財物,有慈善之心,樂於扶困濟貧。

    “取有道”出自高陽《胡雪岩全傳·平步青雲》上冊:“君子愛財,取之以道,該當你老夫子的,自然當仁不讓。”

    《敦煌變文集·維摩詰講經文》:“常行慈悲,濟貧拔苦,歸將有餘數不足者,將安樂施厄者。”

    納百川,集大成

    解釋:要豁達大度,胸懷寬廣、善於學習、博采眾長,在成就上達到最高,具有包容萬象的特色。

    “海納百川”出自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讚》:“形器不存,方寸海納。”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納百川也,言其包含廣也。”

    “集大成”指善於學習,博采眾長。

    故事:朱熹的一生誌在樹立理學,使之成為主流思想,其所謂“大學之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成為後世知識分子終生奮鬥目標。他精選的“四書”,成為當時的教科書,儒家思想也成為千年社會的主流意識。

    敢爭先,業勤耕

    解釋:敢為人先,追求卓越,勤奮努力,有所作為。

    勤耕出自古訓:“勤耕則獲,善思乃聰。”

    故事:我國的科技事業好比一條奔騰的巨龍,航天科技無疑就是龍頭。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航天的龍頭始終高高昂起,將中國科技事業不斷抬升到新高度,使中國的國際地位和核心競爭力躍升到新水平。在航天任務的一些關鍵崗位,“70後”勇挑重擔,“80後”奮勇爭先。數據顯示,在載人航天工程科技人員隊伍中,35歲以下的年輕人已占到70%以上。在繞月探測工程隊伍中,嫦娥一號衛星研製團隊40歲以下年輕人逾七成,平均年齡不足30歲;長征三號甲火箭發射試驗隊188人,其中40歲以下的占60%以上。良好的人才環境是人才成長的沃土。正是老一輩科學家甘當人梯、提攜後學,新一代科學家勇挑重擔、奮發向上,才使中國航天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掌握著主動。

    事思敬,誌凝神

    解釋:要懂得敬業,每一份事業都需要全心全意,都要全情投入。沒有隨隨便便就能做好的事情,隻有仔細思考,周密準備,態度認真,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

    “事思敬”出自《論語·季氏篇第十六》“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