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就是看誰的速度更快一些了。這也將很大可能決定接下來的戰爭形勢走向。

    再阿來夫,兵敗之後他帶著一萬騎兵一路向東而行,之所以沒有逃走,而是繼續選擇在官路上行走,為的就是可以和瓦剌騎兵聯手消滅掉五星軍的新三軍。

    先有土魯番城下的不作為,以至於兵敗丟城、接著在這裏又被偷襲,三萬大軍隻剩下一萬人。兩戰兩敗,阿來夫清楚,如果自己不能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的話,怕就算是逃回到葉爾羌也要麵臨著丟官下獄治罪的風險。

    為了能夠代罪立功,阿來夫是不得以不硬著頭皮走上官道,要來一個背水一戰了。

    連敗了兩回的阿來夫,這一次學聰明了,他先是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在前方打探。同時,還派了一隊精幹的斥候繞道而走,他們的任務就是一定要見到瓦剌部的伯木爾將軍,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告訴對方,然後形成兩麵夾擊新三軍之勢。

    斥候派出之後,阿來夫又命令大軍隨時做好打防守戰的準備。他隻有一萬騎兵,才不會與有騎兵三萬多的新三軍玩什麽衝鋒戰,他隻要守在這裏,等著瓦剌騎兵衝上來,行兩麵夾擊之策便可以了。

    正是因為早有準備,當得知新三軍就在他前方十裏之外的時候,阿來夫果斷的給大軍下達了停止前進,並就地防守的命令。做好這些後的他便開始祈禱瓦剌騎兵一定要速度快一些再快一些。

    或許是祈禱起了作用,但實際上是那一隊派出的斥候隊起了作用,他們在雙方未戰之前就遇到了瓦剌軍斥候,在亮明了身份之後,在其引路下見到了瓦剌軍的將軍伯木爾。

    “什麽?五星軍率先發起了反擊?你們阿來夫將軍還大敗而回,三萬騎兵丟了兩萬?”騎於馬上,正準備向前趕路的伯木爾是在一顆枯樹之下見到的葉爾羌騎兵,從他們口中知道了兩前發生的一些事情。

    要這種可能他不是沒有考慮過,但想來想去,並不認為五星軍會以卵擊石,畢竟懸殊的兵力比在那裏擺著呢。隻是他忘記了極為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五國聯軍並非是哪一國的軍隊都有瓦剌騎兵這般的實力,這就是他最大的疏忽所在。

    好在的是,阿來夫雖然兵敗了,但也並沒有被嚇破膽,還知道想著要代罪立功,如此一來,倒是給了他一個兩麵夾擊新三軍的機會。麵前可有三萬多五星軍騎兵,如果能將他們給完全的消滅掉,對於五星軍,對於武南王都是一種重創。一想到這個結果,伯木爾的臉上帶著重重的興奮之意,“貼其音何在。”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