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勢以定,所有的臣子是跪倒了一地,呼聲也是一片。自古有著三請之,當下朱祁鈺便出聲拒絕著。隨後就是群臣在請,在拒,第三請的時候,這才定下了大事。當即,眾群與朱祁鈺一起去見皇太後,做著最後一道審批的手續。

    當,朱祁鈺成為了皇帝。因為戰事迫近,事急從權。群臣跪地便是認了朱祁鈺這個皇上,號代宗,年號景泰,又稱景帝。立英宗之子朱見深(後之憲宗)為太子。這重要的聖旨,是由金英下傳的。

    此時,金英成為了英宗時期王振那般的權臣。金英也得到了孫太後和新皇帝的寵信。

    不管是王振還是金英,這都是製度和環境下必然的產物。明朝是個皇權空前強大的朝代。這是明朝皇帝敢於把權力分給太監的基礎。

    別看明朝那些太監權力大的沒了邊,可真到了皇帝要辦他們的時候,往往隻要一紙詔書,這些太監就萬劫不複了。劉瑾、魏忠賢下場皆是如此。所以皇帝壓根就不擔心太監產生異心的問題。

    其次,皇帝也不得不重用太監。明朝的文官集團很是強大,鼎盛時期敢於公然指責皇帝。皇帝雖然貴為子,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可是在麵對群臣的時候,自己卻成了孤家寡人。

    為了打破文官集團鐵板一塊的現象,皇帝就隻能起用身邊的太監來牽製文官的權力。而太監雖然心裏陰暗的居多,但他們都清楚,自己唯一的依靠就是皇帝,因此都是忠心耿耿。所以,對皇帝來,太監要比文官靠譜的多。

    且金英掌握了主動權,按應該馬上拿王振的勢力開刀才是。可這並非是和平演變的結果,而是危難之中上位的。此時軍報上瓦剌大軍正在步步逼近,倘若此時宮中在亂的話,於大局是十分不利的。

    也是為了給景帝朱祁鈺一個好印像,金英沒有對那些王振餘黨進行打擊,反倒是開始團結大多數的人,準備一起共抗大敵。正是因為他的大度,一時間竟然有不少的太監主動投誠,改換門庭,便是一些個忠心王振之人,也變得老實了很多,躲於眾人中間不在發生。

    比如原王振心腹禦馬監掌印太監陳官,就變成了一條不會咬人的老狗,變得十分乖順,但凡是金英下達了什麽命令,是完全有服從,看不出一丁點的異樣來。

    還有就是司禮監的秉筆太監曹吉祥、高讓、牟木以及禦馬監的掌印太監錢僧保等人,都是十分的低調。不搞事,不惹事,對於分配的任務盡心盡力的去完成。

    但是所有人都看的出來,這些人還在等著看形勢,看著瓦剌大軍來了,要如何對之方才會做最後的決定。

    對此,金英也是沒有什麽更好的辦法。朱祁鈺願意放權給自己,但不會沒有一丁點的底線,如果他想要一統太監集團,這個連王振都不曾做到過的事情,怕是第一個倒黴的就可能會是自己了。

    還是那句話,可以用你,但也要防你。這便是皇上對太監的基本態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