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身體裏有五張弓,指的就是四肢手腳和脊椎。其中脊椎以腰為弓把,第一節椎骨和尾椎為兩側弓梢;雙臂則以肘尖為弓把,鎖骨與手腕為弓梢;雙腿以膝蓋為弓梢,胯骨於足跟為弓梢。這五張弓以脊椎為身弓,居中線發力為主,手腳四肢分列上下左右為輔。站樁蓄力時,需含胸,收胯,屈膝,收臂,用勁時,則以足跟蹬地,伸膝、送胯、立腰、展臂,最後形於手指。要站好這個樁,首先的要求就是一身備五弓,隻有站得五張弓合力為一,才算把功夫上了身。”

    “原來這裏麵還有這麽多道理這麽說來格雷西家的柔術……。”王越猛地一下子,忽然就想起來當初在海商總會碰到的那個格雷西家的薩拉,“難怪剛才還覺得有些熟悉?覺得像是在哪裏見到過一樣??”直到這時候,聽完了蘇明秋對於五張弓的講解,王越才突然恍然大悟起來。

    那個女孩兒同樣也是曾遠赴東方的扶桑留學深造,家傳的柔術也是傳自東方,和他交手時,便也展露過類似的這樣一種功夫。

    現在想起來,再和蘇明秋講的相互一對比,王越就也立刻知道格雷西家的柔術裏十有**也是有這方麵的樁功的。隻不過在雙方在細節上顯然還是有些本質上的不同的,些許的差異帶來的往往就是效果上巨大的差距。

    蘇明秋教給他的這套**拳,裏麵的門道很多,如果單練外三合,那也不過就是一些招式上的技巧,練了固然可以強身健體,但對於真正高手之間的實戰卻沒有任何效果,說到底其實就是一套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可一旦,這些招式裏加入了屬於“內三合”的秘傳練法,那整套拳法的格局立刻就是一變。再加上夾剪腿三七步的樁功,馬上就如同化腐朽為神奇,簡簡單單的一套拳,怎麽打都讓人覺得“意猶未盡”。

    甚至就連王越也從來沒有想到過,隻是擺了個姿勢往那靜靜一站,這站姿裏麵就蘊含了那麽多的道理。

    “好了,道理就是這麽個道理,下麵你看看我是怎麽站的。”

    蘇明秋讓王越站起身來,一邊說著,也伸展四肢站了一個“三七步”出來。王越在一旁睜大眼睛,看的清楚,隻覺得他站的這個架子,看姿勢似乎和自己也沒什麽不同,但不知道為什麽給他的感覺就是十分舒服。

    仿佛這個三七步本來就應該是這麽站一樣,亂了一絲一毫,錯了一點兒都不行,會破壞掉身體的和諧。

    “三七步是我們這一脈所有功夫最重要的根底。任何招式的變化都出自於此,不能離開樁法的要求。拳經雲,‘由定生勢,由勢入定,。樁功站不好,腰胯就脫形無力,還能打出什麽好拳?所以,欲求技擊之妙用,就必須以站樁換勁為根始!”

    蘇明秋做了一下示範,然後就站起身來叫王越自己來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