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當初的那些個企業家,早就因為盲目擴大生產線正使他深陷債務危機無法自拔,往日浮華如過眼雲煙。

    成功人士往往會將成功主要歸因於自己,卻忽略了,時代才是讓他們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時代變了,全球市場早已經進入到完全的存量市場競爭了,在這個市場中,生存下來的方式在於擊敗對手。

    所以設計感、差異化顯得那麽重要,技術儲備變得越來越受重視,因為你總要給你的客戶找到一個,選你不選別人的理由。

    所以隻能壓縮成本,裁員,降價,然後對手為了活下來,有樣學樣,惡性循環。

    可怕的是資本的反應具有滯後性,10年前的企業因為形勢一片大好而選擇背上20年貸款的時候,可能從沒想過,寒冬來的如此之快。

    而這樣不上不下的日子還很漫長,這才是最可怕的,因時代而興,因時代而亡,個人的力量,其實渺小的可怕。

    美利堅的企業主大部分都還沒有來得及適應,若是沒有星空出現,沒有讓現在產業躍進的這麽快,大批的企業主實際上還是能有機會逃出來的,這個世界沒有“如果”。

    存量市場的爭奪是最殘酷的,就像是蘋果手機,喬布斯是信心滿滿的,妄圖奪取這個他重新定義的時代中,最高額的利潤,但是星空給了他當頭一棒。

    同樣的還有英特爾、高通、索尼等廠商,都以為自己把握住了未來的命脈,等著再一眨眼,發現自己捏的隻是未來的一根汗毛。

    所以,美國國會不敢做什麽經濟製裁了,才剛剛開始,全國的企業都瞬間倒閉了一大批,若是接著這麽幹下去,恐怕死的會更快的。

    像是微軟、蘋果、英特爾、德州儀器等廠商的產品,絕對是美利堅出口的大頭,特別像是軟件類,成本極低,利潤極大,放棄這些利潤,誰又能做到?

    而且,失去了華國的市場,才知道這個市場意味著什麽,隻占全球14的人口,但是市場的重要性,卻是草果了全球的一半。

    美國的企業以往那麽奢侈,那是因為美國人消費奢侈,美國人的消費能支撐起那麽大的市場,而現在美國人突然就不行了,失業人口的逐漸增多,製造業這些年一直都在外遷,而高科技企業則沒有真正的占據上遊產業鏈。

    形勢如此發展,這是很多人所料未及的,而這也讓“美國夢”徹底的醒了。

    在今年,美國一年隻是針對華**事的技術性文章,600篇上下(2012)。

    針對其他國家:150篇上下(俄羅斯、陳國以外的其它所有國家,2012)。

    針對俄羅斯:200篇左右(2012),針對陳國170篇左右(2012)。

    美國至少有30所大學設有準軍事化(能夠拿到敏感數據)的東亞研究室,其中必有‘華夏文明政策研究室’。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