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應用到醫療衛生和日常生活中,減少了人類的病痛,增進了人體健康和延長壽命,但是在還不很平等、公正的社會條件下,真正的先進科學在醫療上的應用,也隻有少數有錢人能夠享受,無錢、少錢的勞動者是無權享受的。這在道義上是不公正的,應該受到道德上的監督。至於自然科學應用到軍事上,就更需要受社會道德輿論和國際道德輿論的監督和限製。既要有社會輿論的限製,又要有科學家的道德良心的監督,否則,就會帶來許多社會問題。

    今天,科學研究日益成為人類社會中最重要的事業之一,科學家成為社會中最受人尊敬的群體之一。另一方麵,科學技術雖使生產水平和生活質量大為提高,但同時也帶來了諸如環境汙染、資源濫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精密製導武器的高度發展等嚴重危害。在利益驅動和競爭壓力下,科學不再是完全中性和客觀的事物。科學對社會、對政治的直接影響,已經成為不可改變的事實。這些涉及科學道德的問題顯得日益突出。

    科學道德的重要性至少表現在三個方麵:一是外在方麵,科學家對科技發展可能帶來的正麵和負麵影響比普通人要認識得更為清楚,公眾期望科技界為保護公眾的利益指出潛在的危險,並要求科學家抵製明顯危害公眾利益的研究,比如,“克隆人”。

    問題;二是內在方麵,科學是一種邏輯性、係統性的研究過程,科學的誠實性和嚴格遵循良好科學實踐規則是科研工作質量的必要保證,缺乏嚴肅、嚴格、嚴密的作風,科學工作的質量必然受到影響,甚至走向偽科學;三是精神方麵,高尚的科學道德是科學研究的精神力量。有人把世界上的科學家分為兩種,一種是傑出的科學家,一種是偉大的科學家。傑出的科學家需要具有國際社會承認的成果貢獻;偉大的科學家首先是傑出的科學家,其次,他還有偉大的人格和高尚的科學道德。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