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們這次帶來的是怎麽個操作法?”顧晨也很好奇,好奇這項技術該如何落地。

    高旭看了眼身邊的廖凱。

    二人點點頭。

    隨後,高旭便將背包打開,將一台筆記本電腦放在桌上,打開道:“丟失孩子,是任何一個家庭都無法承受的痛苦,茫茫人海,要找尋線索非常不易。”

    “沒錯,這堪比大海撈針。”王警官喝著飲料,眼神一直盯著高旭的電腦。

    “所以最新的人臉識別技術,能夠讓人工智能深度學習五官的成長規律,憑借一張孩子兒時的照片,就能實現跨年齡識別人臉。”

    高旭點開了自己的文件……

    頓時,文件夾內,幾百張人臉圖像出現在頁麵中。

    盧薇薇和王警官趕緊站起身,走到高旭的身後。

    “這個……是什麽?”盧薇薇好奇道:“難道這就是你們的技術?”

    “應該是這麽說吧,這是我們拿著被拐走小女孩二三歲時的照片,通過模型跟數據進行結合比對,在茫茫人海中,得到的幾百條與走失小孩子,以及她父母相似度較高的人員名單。”高旭說。

    王警官心算道:“如果小女孩被拐走的年齡是三歲,那現在已經是十年後,小女孩最少是十三歲。”

    “沒錯,所以我們通過大數據,篩選出這些人,都是十三歲左右的女孩,這些人的樣貌是機器自動匹配篩選的範圍。”

    高旭說著,還將兩張照片放在桌上。

    “這一張是小女孩走丟前的照片,當時還不到三歲。”

    隨後高旭又指向另一張,道:“這張是通過最新的人臉識別技術,讓人工智能深度學習五官的成長規律後,建立的人臉模型照片。”

    “也就是說,你們通過這張模型構建的照片,再篩選出這幾百張類似的照片?”顧晨問。

    “是的。”一旁的廖凱點點頭,道:“這已經是個重大突破了,因為我們可以縮小尋找範圍。”

    顧晨托著下巴猶豫道:“你們利用現有的人臉識別係統進行測試,但被拐賣的兒童已失蹤十幾年,幼兒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臉型、眼睛、嘴角、額頭、皮膚等標識特征會發生明顯的變化,機器的人臉識別率也會隨之下降,憑著一張3歲孩子的照片,效果是很不理想的。”

    “顧晨,這已經很好了。”王警官感覺顧晨並不需要吹毛求疵,於是道:“能把範圍縮小到幾百人裏,雖然繼續調查下去,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會很多,可這比沒有目標的尋找會好很多,最起碼有目標啊。”

    “我也覺得這樣挺好的。”盧薇薇也忍不住擦嘴道:“如果一旦確定了範圍,那找到這個被拐走的孩子,隻是時間問題,哪怕一天調查一個人,總有水落石出的時候。”

    聽著王警官和盧薇薇的鼓勵,高旭激動的點點頭,笑道:“實不相瞞,這次我們麵臨的壓力挺大的,鵬城市局與這家高科技企業聯合研發的這套係統,如果落地,就需要我們七個工作組有所突破。”

    “不過目前來說,我們也隻能是一步步排查,起先我們已經去過五個城市,排查了將近三十多人,可效率並不高,這次來江南市,希望能有所斬獲吧。”

    一旁的廖凱也道:“是啊,雖然目前來說,這種新技術還不算太成熟,但我們國家,已經處在這項技術的世界第一梯隊,這項技術的應用,已經能協助警方,成功將被拐十幾年的孩子的搜索範圍大大縮小,咱們不再是大海撈針了。”

    “你們查了多久?”顧晨忽然問道。

    高旭愣了一下,有些沮喪道:“已經在不同城市,進行核查了44天。”

    “44天?”顧晨有點小驚訝。

    “是的。”廖凱雖然很疲憊,不過工作態度還是很認真:“我們已經連續工作了44天,許多工作組都沒有相應的斬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