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簡史

第七章 東漢的中興及明章時代的發展(1/4)

    光武雖然是皇族,但族屬已經疏遠了,和平民無異。不過家境還相當過得去,所以他在年少的時候,曾經在長安的太學受《尚書》,並且略通大義。在《後漢書》曾經有幾篇詔書,據後人考訂出自他的手筆,文辭可觀。當時他的功臣有許多也是受過西漢末年或王莽時的教育的,甚有修養。在他一個有儒術訓練的人領導之下,再加上許多有儒術訓練的功臣,無怪要政術彬彬,號稱郅治了。他深知“一姓再興”起源於“君臣舊義”,而王莽失敗,最大的一個原因是彼此互疑,所以對於君臣的情感,總是誠懇的維持著。雖然他並非十分寬弘大量的人,但對功臣們的處置,確是曆史上最成功的一個人。

    他自平定公孫述之後,便厭兵不談。他的著名二十八將自鄧禹、賈複以次,都解除兵柄,以列侯就第,雖有任用,亦多屬文職,他們終身保全,不遭誅譴。回想高帝時代,雖然也保全多數的功臣,比精神失常的明太祖好得多,但高帝對於功臣始則大都縱容,繼則仍然將權力最大的幾個加以誅戮,總算光武有辦法得多了。他又興建太學置五經博士,凡三公之官都用宿儒充任,不但學校大興,結歡士民,並且提高全社會的文化,培植全社會的風俗,人文蔚起,至三國而不衰。他即位後常常在內廷召集公卿郎將等官,詢察民瘼,觀納風俗。這樣內外不懈,百姓自得寬息休養,當然會得到天下太平的效果了。

    光武有些地方不夠寬弘,例如他喜歡用南陽人,曾經受著當時的譏諷。然而他卻有光明坦白的美德。當時新降的部下說:“蕭王推心置腹,安得不投死乎?”馬援和公孫述是同鄉,他到蜀見公孫述,公孫述大招待,禮數甚繁,馬援便辭歸,說:“天下雄雌未定,公孫不吐哺走迎國士,與圖成敗,反修飾邊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見了光武禮數甚簡,開心見誠,無所隱伏,馬援大為佩服。

    光武有一次和功臣語,從容和他們說:“你們倘若不遇見開國的際會,你們自己覺得祿位可以到多大?”高密侯鄧禹先對說:“臣少時曾讀過書,可以到郡文學。”光武說:“怎樣這麽的謙虛呢?你鄧家的子弟,誌氣品行都修齊整潔,為什麽不能作功曹掾呢?”其餘的功臣以次對到馬武,他說:“我從來武勇,可以作太守和都尉,來督察盜賊。”帝笑著說:“且不要作盜賊送到亭長那裏去,那便好了。”馬武嗜酒,闊達敢言,光武也縱所欲言,無所避忌。光武善於駕禦功臣。對於他們的過失,頗能原宥。遠方貢獻珍物也都賞賜功臣,皇帝的太官並無多餘的。

    會稽人嚴光,字子陵,是光武的同學,從小便有高名。光武做了皇帝,他便隱身不出。光武想到他,指出他的像貌到處去找。後來齊國上言說有一個男子披羊裘在湖沼上釣魚,類似著他。光武疑心是他,於是安車專使來聘請。到了洛陽以後對於富貴毫無所動,最後還是回到富春江畔的原籍去了。此外還有太原的周黨,北海的逢萌,太原的王霸,也都隱逸不仕,光武加以禮征,終不強屈。至於王莽時托病告歸的卓茂,備受榮寵;不仕公孫述的李業和譙玄,加以撫恤,對於後來的氣節確有大影響。

    光武雖然是皇族,但族屬已經疏遠了,和平民無異。不過家境還相當過得去,所以他在年少的時候,曾經在長安的太學受《尚書》,並且略通大義。在《後漢書》曾經有幾篇詔書,據後人考訂出自他的手筆,文辭可觀。當時他的功臣有許多也是受過西漢末年或王莽時的教育的,甚有修養。在他一個有儒術訓練的人領導之下,再加上許多有儒術訓練的功臣,無怪要政術彬彬,號稱郅治了。他深知“一姓再興”起源於“君臣舊義”,而王莽失敗,最大的一個原因是彼此互疑,所以對於君臣的情感,總是誠懇的維持著。雖然他並非十分寬弘大量的人,但對功臣們的處置,確是曆史上最成功的一個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