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簡史

第四章 漢武帝的生平(1/5)

    這樣外麵匈奴的壓迫,內麵富豪的興起,對於天子的威權無疑的衝突甚大。不過文景之世及武帝初年竇太後臨朝之際,朝中是黃老學者的勢力,黃老的主張可以文帝的“慈,儉,不為天下先”來代表,對於他們都不願幹涉的。這時匈奴得著漢代的遺贈,大致可以滿足,並且力量也不足以滅漢,所以大致在和親之中平安過去。商人勢力的發展,就全國的國富論,也並無害處。固然社會中潛伏著若幹不平,但表麵上是雍容和易,並未到決裂的程度。因此文景的盛世規模,就這樣的下去了。

    然而好景不常,文景用因循姑息的方法做成的盛世總有被清算的一日。本來學說的流行是由社會的客觀需要決定的,但是其中還有複雜的關係,不是簡單公式所能代入。周秦諸子到了漢代,都是學說產生在前,而社會的適應在後,一個學說的產生,隻是前一個時期的反應,並非後一個時代的預言。在許多前期反應出來的學說,隻有少數被後一時代所選擇,他的形式和內容,絕非為後一時代而設,並且被采用的時候,還有若幹人事的偶然成分在內。如果前一時代倘若不反應某種學說出來,則後一時代采用時,也當然在其他各種學說之中,選擇他這一時代最適宜的另一種內容和形式。那就產生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局麵。所以雖然有社會需要的關係,還夾雜其他的成分,因此漢初黃老的被采用著,雖然有時勢的要求,卻不完全是必然或命定的現象。因為文景時代國力早已恢複,若在其他的朝代,早已從事領土的擴張及工程的建設了。

    漢初黃老的為皇室所信仰,自然因為他有利於皇室或王朝。但時代演進的結果,黃老放任的政治起了許多潛伏的危機。前如賈誼,後如晁錯俱曾說過。因此朝廷的改製便勢在必行了。

    漢武帝劉徹以十七歲的少年即位為天子,在未為天子的時候,受了他的舅氏田蚡和他的老師太子少傅王臧的影響,對於儒家的禮樂有些愛好。道家主張絕聖棄智,儒家博學,所以為人師的容易是儒家。對於當時因循的政治當然不滿。他即位之後,以竇嬰為丞相,田蚡為太尉,都好尚儒術,他們推薦王臧為郎中令(掌天子宮殿和守衛的近臣),又推薦趙綰(王臧的同學)為禦史大夫。即位的次年,改元建元以後,便詔將相大臣薦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原意當然是要網羅儒家的人才,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便是這一次著名的傑作。

    武帝的祖母竇太後本來是崇信黃老的人,對於儒家是向來不滿的。這時田蚡等把竇氏宗族無行的人除了貴族的名籍。又勒令長安的列侯各回本國,住在長安的列侯大部分是外戚,都向竇太後訴怨。建元二年禦史大夫趙綰請不要再到長樂宮竇太後處奏事。這一次將竇太後激怒了。結果趙綰和王臧下獄自殺,竇嬰和田蚡也都免職,儒家的活動停止了一個短時期。

    這樣外麵匈奴的壓迫,內麵富豪的興起,對於天子的威權無疑的衝突甚大。不過文景之世及武帝初年竇太後臨朝之際,朝中是黃老學者的勢力,黃老的主張可以文帝的“慈,儉,不為天下先”來代表,對於他們都不願幹涉的。這時匈奴得著漢代的遺贈,大致可以滿足,並且力量也不足以滅漢,所以大致在和親之中平安過去。商人勢力的發展,就全國的國富論,也並無害處。固然社會中潛伏著若幹不平,但表麵上是雍容和易,並未到決裂的程度。因此文景的盛世規模,就這樣的下去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