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眾中的一個:星雲大師談包容智慧

日日是好日(1/5)

    1

    佛法不是叫我們不要快樂,隻是佛法重法樂不重世樂。世間欲樂不去一分,佛法法樂就不能增加一分。世樂是短暫的、染汙的,信佛學佛的人不知體證法樂,不知從慈悲布施、忍辱行道,以及各種修持法門中體證快樂,實在是非常可惜的事。

    ——《人間佛教係列·宗教與體驗·從古德行誼說到今日吾人修持的態度》

    2

    人人皆有清淨光明的佛性,就是佛寶;人人皆有等無差別的法性,就是法寶;人人皆有清淨和樂的心性,就是僧寶。

    ——《普門學報·論佛教民主平等自由的真義》

    3

    皈依後即是正信佛教徒,如何做好一個佛教徒呢?

    一、要求法:

    凡道場有講經說法,要發心前往參加,親近法師,聽聞開示。也可研讀經典,從中了解佛教精神所在,才不會辜負自己的信仰。

    二、要護法:

    三寶弟子的責任是要護法,如參加講經法會或度人前去聞法是“擁護”;對毀謗三寶者,挺身辯護即“保護”;支持正在受教育的僧青年即“愛護”。也就是為佛教貢獻心力、財力、人力者皆為護法。

    三、要修法:

    修法就是依照佛陀所說的道理去實踐,如佛陀要我們慈悲,則不可輕易傷害生命;佛陀要我們忍辱,則不可嗔心怒罵,如此就是在修法。

    ——《佛教叢書·儀製·寺院巡禮篇》

    4

    一般的佛教徒皈依以後,平常不去親近善知識,聽經聞法,隻是祈求佛祖保佑,他隻是皈依“佛寶”。有些知識分子,隻是研究佛法,但是不拜佛,也不敬僧,他隻是皈依“法寶”。有的人學佛隻看哪個法師跟他投緣,就去親近,既不聽經,也不拜佛,他也隻是皈依“僧伽”一寶。嚴格說來,這些都不是真正的三寶弟子。真正的三寶弟子,皈依以後,應該禮佛、聞法、敬僧,尤其要有正知正見,要深信因果,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如此才能獲得佛法的受用,才能得到信仰的利益。

    ——《普門學報·佛教對“修行問題”的看法》

    5

    皈依,是對自己的信仰一生一世的選擇,也是成為正式佛教徒的開始,猶如學生入學,必須注冊,才能取得學籍一般。皈依是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皈依自性三寶,不是皈依某一人,不是拜師父。所以,皈依後的佛教徒是屬於整個佛教的信徒,不是專屬某一個人的徒弟。

    ——《佛教叢書·儀製·問題答問》

    6

    佛教徒皈依佛法僧三寶:皈依佛,佛如光明,有了光明,就能驅走黑暗,帶來希望;皈依法,法如淨水,有了淨水,可以滋潤大地,生長萬物;皈依僧,僧如福田,有了福田,可以給人播種,廣植福德。三寶的重要,就好比陽光、雨水、大地,缺一不可。唯有皈敬三寶,才得以長養法身慧命,升華心靈世界,跨越人生的藩籬。

    ——《普門學報·佛教對“修行問題”的看法》

    7

    四弘誓願,一般人大都隻是在早晚課時,於佛前唱誦,平時不敢講,更別說要去實踐了。能夠把四弘誓願落實在生活中,才是真正的大乘行者。

    ——《六祖壇經講話·懺悔品》

    8

    皈依三寶後,做人要感恩知足,待人要喜舍布施,處世要廣結善緣,平日生活則勤儉淡泊。依此而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日是好日,同時也在社會大眾中樹立了佛教徒的美好形象。

    ——《開示》

    9

    人間佛教就是要大家從佛法中獲得快樂、幸福。如何獲得“快樂”?有名會帶來盛名之累,有錢煩惱更多,情愛易招致是非糾紛,這些都不是究竟的快樂。有宗教的信仰,能使我們有個安身立命之處,使自己活得更自在。信仰能讓生活升華、擴大,信仰能獲得更多無形的財富。

    ——《星雲日記》

    10

    人間佛教是在生活中、思想中修行,因此任何時候都可以修行。比如,修一個“給”字,不論春、夏、秋、冬,何時何地,都可以“給”。給,是無限、無量、無窮、無盡、無止的,將歡喜、信心、希望、方便傳遞給需要的人,讓人間充滿歡樂、和諧。因此可知,人間佛教“是行動的佛教,不是口說的佛教”。

    ——《開示》

    11

    佛教講“修行”,就是修正行為。“修行”固然需要,“修心”更為重要。行正心不正,有外無內,這叫作修行不修心,如此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修行,也能修心,內外一如,誠於衷,形於外,則必能凡事皆辦,凡修必成。

    ——《普門學報·佛教對“修行問題”的看法》

    12

    修行是淨化、提升人格。能夠自利利他,自度度人,尊重異己、包容萬物,才算是修行。

    ——《星雲日記》

    13

    佛教的修行在日常生活中,吃飯不嫌茶飯淡,簡單樸素即可;衣服不求太華麗,整齊幹淨就行。人與人往來互相尊重,來時歡迎,去時相送。心存恭敬、包容、尊重。做人有人格、品德、威儀、肯與人結緣、心思端正、正知正見,這些都是修行。當然念佛拜佛也是修行,看經打坐也是修行,生活裏的舉止動念,統統都是人間佛教的修行。

    ——《如是說》

    星雲語錄

    修行是淨化、提升人格。能夠自利利他,自度度人,尊重異己、包容萬物,才算是修行

    14

    有人以為閉關不問世事,才叫作修行,其實不盡然。有一句話說:“不開悟,不住山;不破參,不閉關。”如果本身的善根、福德、因緣不具足,縱使閉關,也難免煩惱妄想重重。所以,初學佛者不宜一開始就閉關、住山,應先走入人群,廣結善緣,自利利他;把身心安住在戒、定、慧,心心念念不離四無量心、四弘誓願。能從此處入門,將佛法融於身、口、意中,即人間佛教的修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