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眾中的一個:星雲大師談包容智慧

愛人如愛己(1/5)

    1

    所謂“孝”,是愛心的表現。孝是對國家、親人一種至真感情的流露,孝是人我之間應有的一份責任,孝是人倫之際的一種密切關係。孝維持了長幼有序,是父母子女世代相承的美德。孝是對生命的摯誠感謝,更是無悔無怨的回饋報恩。一般說來,為自己所愛是小孝,為家族親人所愛是中孝,為國家民族所愛是大孝。

    ——《人間佛教係列·人生與社會·佛教的道德觀》

    2

    在生兒育女方麵,佛教認為眷屬都是有緣來相聚。身為父母者,平時就要有健康的心理及端正的行為,尤其在母親懷孕後,更要培養善因良緣。因此,父母於平素禮佛誦經、聽經聞法、樂善好施、長養慈悲善根,具足清淨福慧的身心,將來子女出生,其肉體與精神必能受到父母良好性格遺傳的影響,這就是最好的胎教。

    ——《佛光教科書·佛教與世學·佛教與禮俗規範》

    3

    佛教認為孝可分為三個層次:一般的甘旨奉養,使父母免於饑寒,隻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悅,是為中孝;引導父母趨向正信,遠離煩惱惡道,了生脫死,使宗親得度,永斷三途輪轉之苦,才是上上大孝。

    ——《人間佛教係列·人生與社會·佛教的道德觀》

    4

    忠是信仰,是追隨,是學習;孝是恭敬,是愛護,是孝養。談到孝順,一般人以為隻要對自己的父母克盡奉養,就是孝順了。事實上,烏鳥禽畜尚且知道反哺,奉養父母隻是孝順最基本的一環,除了對父母盡孝之外,更要擴而充之,對宗族盡孝,甚至進一步擴大為對整個民族盡孝,對一切眾生盡孝。

    ——《普門學報·人間佛教的藍圖》

    5

    佛教並不排斥感情,但主張以慈悲來運作感情,以理智來淨化感情,以禮法來規範感情,以般若來化導感情。佛教鼓勵夫妻之間要相親相愛,親子之間要互敬互諒,朋友之間要相互惜緣,進而做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亦即將一己的私愛,升華為對一切眾生的慈悲。

    ——《普門學報·人間佛教的藍圖》

    6

    人間佛教,講究的是生活要過得幸福,夫妻要相親相愛,人際關係要和諧,家庭要美滿,故頗能與一般社會人士相應。有很多父母到寺院禮佛時,都會把小孩帶來,雖然孩子在佛殿裏亂跑、吵鬧,但我們仍很歡喜,因為這是一種家庭信仰的傳承。

    ——《星雲日記》

    7

    愛維護了倫理,愛製定了秩序;父母、夫妻、子女、朋友之間,是靠愛來維係關係,是靠愛來製定層次。一個人如果連父母、夫妻、兒女都不要,如何愛所有眾生?甚至有的人自殺輕生,自己毀身滅體,一己之不愛,如何愛他人!因此,《華嚴經》告訴我們,要“愛人如愛己,率己以隨人”。

    ——《普門學報·人間佛教的藍圖》

    8

    家庭是每個人的生活重心,孝順則是人倫之始,是倫理道德實踐的根本,所以在家庭的人倫眷屬關係當中,佛教首重孝道的提倡。佛教認為,孝順父母,報答親恩,這是上報“四重恩”之一。反之,弑父弑母,則是不通懺悔的“五逆大罪”,《觀無量壽經》更將孝順父母列為往生淨土的重要資糧。

    ——《普門學報·人間佛教的藍圖》

    9

    菩薩湣念眾生,不分親疏,因此,我們應該學習諸佛菩薩,把愛從狹義中超脫出來,不隻是愛自己、愛家人,更要愛社會大眾、愛國家世界。我們要用慈悲去擴大所愛,用智慧去淨化所愛,用尊重去對待所愛,用犧牲去成就所愛。

    ——《普門學報·人間佛教的藍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