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眾中的一個:星雲大師談包容智慧

責己要嚴,待人要寬(1/5)

    1

    佛教不是人死後的寄托,淨土也不是死後才能往生的。人間佛教重視的是現世的生活,所以一切的行善、修持、修福,在現生就可以得到回報,幸福與安樂在當生便可以成就。因此,在人間佛教的現世淨土裏,沒有是非,沒有互相殘害,彼此唯有尊重諒解,人間就是極樂淨土。

    ——《開示》

    2

    佛教不能舍棄人間,要與人間的生活融合在一起,將世間化為淨土。當今社會需要的是不舍一法的佛光淨土。佛光淨土的特點為:

    (1)出世與入世調和。 (2)寺院與社會調和。

    (3)僧眾與信眾調和。 (4)靜態與動態調和。

    (5)生活與生死調和。 (6)自修與利他調和。

    ——《星雲日記》

    3

    出世,不是要我們遠離世間,而是對世間的一切,不貪不求,不計較執著。出家,不僅要有出世的性格,更要有大眾的性格、社會的性格,才能把佛法帶進迷昧的人間。釋迦牟尼佛成道以後,因不忍眾生苦,而到處說法,把菩提清淨的歡喜散播給大眾;不求獨樂樂,但求眾樂樂,這就是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也就是大眾化、社會化的出世性格。

    ——《人間佛教係列·佛教與青年·青年僧伽的十有思想》

    4

    我們對於世間好的、善美的,都能歡喜接納,可是對於不善美的,我們也要能包容。就如當手上長了一個膿瘡,流膿惡臭,我們會因此而把手砍斷嗎?當然不會,因為那是自己的手,所以即使再怎麽惡臭難看,也會把它仔細洗淨、敷藥與包紮。因此,對於不健全、不善的人,隻要能以誠心去感化,最後他們還是會有所改變的。以包容心看待一切,一切就在我們心中,那麽,世界就會是我們心裏的世界,眾生就會是我們心裏的眾生。既然是我們心裏的東西,自然就要美化它、淨化它,以包容心使它變得美好。

    ——《開示》

    5

    慈悲是我們的天堂淨土,智慧是我們的天堂淨土,勤勞是我們的天堂淨土,忍耐是我們的天堂淨土,我們要發心建設人間天堂,成就人間淨土。

    ——《人間佛教係列·人生與社會·從天堂到地獄》

    6

    一個國家如果能做到國富民安、繁榮進步,這個國家就是一方淨土;一個小區如果能做到守望相助、彼此關懷,這個小區就是一方淨土;一個家庭如果能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個家庭就是一方淨土;一個人如果能做到慈悲為懷,人我平等,這個人的內心就是一方淨土。

    ——《開示》

    7

    我們要有一個目標,追求往生淨土。但淨土有多種,為什麽我們不能把人間創造成安和樂利的淨土,而要寄托在未來的淨土上呢?何不落實於現實國土身心的淨化,追求當下的淨土?

    ——《佛教叢書·人間佛教·人間佛教的基本思想》

    8

    人間最重要的,就是讓現在的生活過得更好,舍棄人間的生活,哪裏還有佛道可求呢?舍棄現代的說理,哪裏能使人心悅誠服呢?

    ——《往事百語·永不退票·未來比現在更好》

    9

    孔子曾說:“未知生,焉知死?”死後的世界遙不可及,何不把握當下,將理想落實在現實生活中,做自己的主人翁?念佛法門雖好,但仍須認清:往生西方並非學佛之終極目標。

    ——《星雲日記》

    10

    孔子的弟子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為什麽生活那麽艱困,他還是那麽快樂?因為他的心裏有人文素養。現在經濟蕭條,到哪裏去找能源?不論太陽能或石油,總是有盡的能源,但是真正用之不竭的能源是我們的心。假如我們的心能跟人文素養結合,發展出來的財富,發展出來的觀念,發展出來的樂趣,則是無窮無盡的。

    ——《開示》

    11

    今天有很多佛教徒都希望往生極樂世界,我想,不如更積極地把今天的世界轉變為佛國淨土:

    (1)沒有三惡道,更無冤和親。

    (2)世界滿歡樂,憂煩一切除。

    (3)心淨國土淨,大同世界現。

    ——《佛教叢書·人間佛教·如何建設人間佛教》

    12

    常聽人慨歎說:“人間沒有一塊淨土,人間到處充滿了險惡、紛爭、不平,就像三惡道一樣!”其實,我們現在所居住的人間,如果安和樂利,民豐物阜,人人和善,彼此尊重,不就是人間淨土嗎?

    ——《六祖壇經講話·決疑品》

    13

    我覺得人間未必是穢土,淨土也不一定是死後才能往生。隻要有心,我們在現世也可以建設一方淨土,讓有誌之士都能在這裏長養身心,同享法樂。因此,我興設美輪美奐的殿堂樓閣、花樹庭園,接引信徒香客、十方大眾;我建立優雅舒適的朝山會館、檀信大樓,提供素齋妙味、休憩處所;我用種種方便,宣揚佛教;我殫精竭慮,弘傳真理;凡有活動,我邀請夫妻聯袂出席;舉行法會,我鼓勵全家一齊參加。從育幼院的孤兒到救濟院的老人,從佛光診所到雲水醫院,從托兒所到萬壽園,從技藝訓練到禪淨共修,我為解除生老病死之苦,而興辦各種慈善事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