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眾中的一個:星雲大師談包容智慧

傲慢是最大的敵人(1/5)

    1

    一般人信仰宗教,大多是建立在“貪”字上,都是向菩薩、神明要求,希望求得平安幸福、家庭美滿、升官發財、富貴長壽等,這種以貪婪為出發點的信仰,無法使性靈的層次提升。我們應該把信仰建立在“舍”字上,使宗教信仰是奉獻的、犧牲的、利眾的。所以人間佛教的行者,應該具有這種慈悲喜舍的利他性格。

    ——《人間佛教係列·人間與實踐·人間佛教的思想》

    2

    學佛以後,不但要知道自己的存在,更要知道除了我以外,還有別人;不隻有別人,還有十法界眾生;不光是知道現生幾十年的歲月,更要知道時間的無限、生命的久遠;不隻知道亞洲、美洲、歐洲……這一個世界,甚至還要知道有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我們要把心擴大起來,大得如虛空,包容天地。宇宙中的一切眾生,是我心內眾生,三千大千世界是我心內的世界。所以,覺悟的聖者,體會本心即眾生,本心以外,沒有眾生,沒有聖果。

    ——《人間佛教係列·學佛與求法·孰先孰後》

    3

    發心,就世間的觀念來講,叫作立誌願。有了誌願,無事不辦;有了發心,無事不成。吃飯要發心,飯就能吃得飽、吃得香;睡覺要發心,覺就能睡得好;聽課要發心,道理就能聽得明白。學佛求法更要發心,不發心,會嫌路途遙遠;不發心,會嫌佛門生活單調。能發心度眾生,就是最富有的人。不要妄想別人的施舍,或乞求別人的賜予,要發心開采自己的能源,將我的智慧、我的能力、我的心香一瓣,貢獻給大眾。

    ——《人間佛教係列·學佛與求法·孰先孰後》

    4

    發心是武器,再加上慈悲和般若,就能對抗煩惱外魔,百戰百勝。常常要問自己:信心有多少?道念有多深?是否經得起考驗?對佛教、對常住是否忠貞不貳?

    ——《如是說》

    5

    平常心不是用口說說,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的。何謂平常心?當吃飯時,把飯吃飽;當處事時,把事做好;當講話時,把話講好;待人恰如其分,凡事有分寸、盡責任,隨緣隨分,就是平常心。

    ——《星雲日記》

    6

    佛法是用悟的、用體驗的,沒有體驗的悟境,在學佛道上易退失信心。時時把忍耐、慈悲、守法、發心等佛法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必會有所體驗。

    ——《星雲日記》

    7

    古人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學習佛法,也要從淡處著眼,也就是“平常心是道”。佛門裏,一切都是淡淡的,看似無情,其實是大慈悲。若能把“淡”字運用在平常生活中,則奧妙無限。就如平淡中培養的友情,才能常存;生活中,若能將名利心淡去一分,道念必可增加一分;把感情減去一分,智能必能增長一分。

    ——《人間佛教係列·學佛與求法·從何處下手學法》

    8

    有的人說話,語不驚人死不休;有的人做事,不能驚天動地非丈夫。其實,說話,閑話家常更覺親切;做事,能讓大家認同就是圓滿。修道,也要修大家都能做得到的“平常道”,這就是禪宗所謂的“平常心是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