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之逐鹿中原

第四十七章(1/3)

    “五國相王”之後,魏罃鬱鬱而終,田文那強撐了多年的身體終於倒下了。田辟疆趁著田文去世,燕主年幼的機會入侵燕國,在燕國大肆搶掠一番,留下一片廢墟,揚長而去。

    對於這些,遠在西方的秦牧不怎麽關心,他倒是發現了兩個值得自己關注的對手。一個是巨無霸楚國,一個是迅速摘掉“王”帽的趙雍。對於前者,那是因為這個國家本身的體量,由不得他不去重視。對於後者,則完全是被趙雍的個人魅力所吸引。秦牧聽聞,趙雍已經收回了趙語生前在中原所布置的重兵,轉而向北經營。在自己實力不濟的時候收縮防守,這招秦牧和衛鞅當年也采用過的。秦牧吩咐秦源,多多關注一下趙國,他想看一看這位年輕的趙王是怎樣在趙國變法的!之後,他便將目光投向了楚國,他想和這個最早稱王的南方霸主掰掰手腕。

    在跋山涉水數千裏的白雨生帶著厚厚的測繪圖紙趕回來之後,秦牧召集了自己的內閣班底,開始了對楚國的分析,探討著如何將這個巨無霸變為現在的魏國。

    首先,白雨生開始講述起了自己這些天測繪的成果,從地理的角度讓眾人了解一下秦楚兩國的地緣關係。

    “我秦國的土地分為四大塊:渭河平原、隴西高原、巴蜀之地和漢中盆地。而楚國的國土則分為五大部分:巫郡—黔中地、上庸—安康盆地、南陽盆地、江漢平原和長江中下遊平原。從國土麵積上來講,我秦國不如楚國。秦楚兩國互為鄰居,可是在國土上未有過絲毫爭議,原因就在於兩國之間的土地均被各種大山所分割開。其中,渭河平原與南陽盆地被秦嶺山脈分割開來,巴蜀之地與巫郡—黔中地被大巴山脈分割,漢中盆地與上庸—安康盆地則被秦嶺大巴山共同分割。多年以來,秦楚之間交流的主要通道都是溝通渭河平原和南陽盆地的武關道,也就是商於之地。而溝通巴蜀之地與巫郡—黔中地的便是這赫赫有名的長江三峽。溝通漢中與上庸-安康盆地的則是漢水在大山之中所衝出來的漢水穀道。如果我秦國要對楚國發動軍事打擊,能走的道路就是這麽三條。可是這三條通道都是在大山之中,道路狹窄,軍隊無法展開陣型。我秦國要想對楚國形成威脅,必須在這三條通道口處獲得一定的外延,如此才可以對楚國本土產生威脅。”

    經過白雨生這麽一分析,眾人算是對秦楚之間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可是光了解了地理知識還不行,必須對楚國的政治文化有一個較為全麵的認識,如此才能製定出相應的對策。這個時候,在楚國混過的張儀站了出來。

    “楚國是一個融合了眾多部落的聯合國家,類似於還未東遷失去權力的洛陽王室。楚國的權力,掌握在大大小小的家族手中,分為楚國王室、公室以及被征服的各個部落。當年的楚悼王任用吳起變法,雖說在楚悼王死後,吳起的新法跟著吳起一同消散,可繼任的楚肅王熊疑趁機屠殺了一大批貴族,並收繳掉這些貴族的土地和人口。如此一來,楚國王室的實力赫然淩駕於所有家族之上。繼任的楚宣王熊良夫、楚威王熊商都是一代雄主,不斷地替楚國開疆拓土,楚國王室的地位現在可以說是穩如泰山。因此,我秦國對楚國的經營重點還應該是楚國王室。可是楚國與齊國現在結為了盟友,我秦國要是想對楚國有所經營,應當先拆散齊楚聯盟。”

    這時候,秦牧問了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那就是秦楚兩國的國力相差究竟幾何?一旦秦楚開戰,秦國的國力能不能撐得起?

    回答這個問題,尚書令秦城是最有發言權的。

    “巴蜀之地這些年已經穩定了下來,正如二弟所說的那樣,巴蜀之地是一個天然的糧倉。兒臣估摸了一下,巴蜀之地開發完畢之後,加上漢中盆地,所生產出來的糧食,能夠供養一支六十萬人的軍隊。目前我秦國渭河平原所能供養的軍隊在三十萬左右。隻要張相的‘連橫’不被破壞,那麽楚國便不得不分兵防守他那廣袤的國土。如此一來,楚國所能投入到我秦國的兵力便不會超過我秦國所不能承受的地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