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克什米爾爭端與巴基斯坦政治變局(1/2)
統一民族運動黨甚至一度向總參謀長提議幹預卡拉奇,這意味人民黨在信德省已經落單,不再能控製暴力。統一民族運動黨還要求返自1971年來就生活在孟加拉難民營中的、25萬說烏爾都語的比哈爾人,他們常常被認為是“進退兩難的巴基斯坦人”。
伊斯蘭堡不願意將他們帶回巴基斯坦,擔心信德省居民的對抗性反應,因為這些比哈爾人大部分曾生活在信德城市地區,他們的新來乍到可能會助長本已存在的種族緊張關係。1989年5月27日,在主要說烏爾都語的海得拉巴省蒲卡·奇拉地區,一些文官和統一民族運動黨激進分子在與警察的交火中喪生,阿爾塔夫·侯賽因指責貝·布托從背後下黑手。這些指責促成了統一民族運動黨與納瓦茲之間的秘密談判,布托被他們看成了共同的敵人。
1989年9月18日,統一民族運動黨最終正式與伊斯蘭民主聯盟聯合,變成了一個叫做聯合反對黨(COP)的大聯盟,他們決心要通過國民議會的不信任動議,將巴基斯坦人民黨政權拉下馬。布托經受住了投票的考驗,但是未能做任何實質性努力,未能架起與政敵間溝通的橋梁,因而國家的政治依舊支離破碎。正如後來的媒體所報道,國家的情報機構同時也在從事自己的行動,進一步侵蝕了對這位年輕總理的信心。布托依舊忙於出國訪問,她常常到處指責印度在克什米爾違反了人權,為巴基斯坦尋求政治上的和物質上的支持。
巴基斯坦和印度都是南亞區域合作聯盟(SAARC)成員,該組織成立於1984年,旨在促進地區的社會經濟合作,除了這兩個鄰邦外,還包括孟加拉、斯裏蘭卡、不丹和馬爾代夫。南亞區域合作聯盟定期舉行高層會議,注意力會聚焦在這兩個競爭國家的領導身上,因而1988年在伊斯蘭堡的峰會,讓地區和全球都對拉吉夫·甘地和貝·布托產生了極大興趣。他們決心控製政治動蕩以建立更大合作關係,不過在他們回到各自的選民中後,這種決心就動搖了,不寬容的力量和敵對組織將否決消解地區冷戰。
印控克什米爾自1988年以來一直騷動不安,對新德裏的新仇舊恨很快演變為軍事挑釁。印度未通過與克什米爾領導人進行談判來解決問題,也沒有與巴基斯坦舉行有價值的對話,而是直接動用軍隊對付這個山穀的示威行動,常常導致人數眾多的傷亡。印度當局認為他們能用蠻力遏製持不同政見者,就像80年代在印度旁遮普所做的那樣,當時錫克族立國的獨立運動“卡利斯坦”完全被暴力鎮壓了。
不過,克什米爾人隻想讓他們的集體生活有個新的開始,不願意被當成鼓動自己年輕組織的戰略工具,這些年輕組織們更像阿富汗人,想要宣布自己的主權。這種局勢下,巴基斯坦人的政治和物質支持,使他們的反抗采取了更為持久的形式,新德裏被迫部署了更多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