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抗日

第六十一章 無題(1/3)

    雖然麵對馬來亞的強硬立場,美國政府的對日政策表現了一點程度的鬆動,但隨著朝鮮局勢的惡化,美國政府要將日本建成東亞的“**先鋒”的宗旨終於還是壓倒了一切。

    1951年9月4日,美國單方麵邀請了52個國家,在舊金山舉行對日和會。

    馬來亞政府鑒於《對日和約修正案》不符合馬來亞的利益,沒有充分考慮到馬來亞政府的要求而斷然拒絕參加,並聲明馬來亞絕不承認《對日和約修正案》的合法性,並保持采取進一步行動的權利。

    1951年的9月8日,以美、英、法等四十八個國家為一方與日本為另一方在舊金山會議上簽訂。主要內容:盟國承認日本對其領土和領海有完全的主權;日本承認朝鮮獨立;日本放棄對台灣及澎湖列島的一切權利;日本同意將琉球群島和小笠原群島等置於聯合國托管之下而以美國為唯一管理當局;日本得自願加入集體安全協定;盟國可與日本締結雙邊協定在日本駐軍;盟國放棄對日本的賠償要求。但與會的越南、朝鮮、蒙古宣布不承認該條約。周恩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也不承認《舊金山和約》的合法性。在和約簽訂的當天,美國與日本還簽訂了《日美安全條約》。

    消息傳出,馬來亞政府立刻做出了激烈的反應,宣布將於本日起對來往日本的船隻收取高額過水費,並對日本實施戰略物資禁運。

    此舉一出,將使來往日本的船隻被迫多走兩千多公裏從印尼的天目海峽通過,營運成本大幅增加。隨後,馬來亞政府外長開始穿梭訪問,與東南亞國家泰國、緬甸、印尼等商討成立東南亞國家聯盟的事宜。

    馬、美關係經此事後有所冷淡。但並未破裂,馬來亞政府開始正式大步走向多邊合作的道路,試圖逐漸擺脫全麵依靠美國的政策。

    1951年10月10日,吳銘開始巡回訪問歐洲各國,積極開展多方位外交。

    1951年10月15日,吳銘首先在倫敦與英國政府達成協議,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並開始合作建設新加坡地巨型船塢和一個大型造船廠。

    1951年10月23日,吳銘在巴黎正式聘請法國專家參與疏浚馬六甲海峽。並與法國達成了雙邊貿易和最惠國協定。

    1951年11月5日,馬來亞政府拒絕了美國政府的提議,開始獨力勘探開發南蘇門答臘島。

    1951年11月10日,馬來亞汽車公司與西德大眾汽車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在馬來亞成立了馬來亞-大眾汽車公司,雙方各占百分之五十的股份。

    1951年11月15日,吳銘在布魯塞爾代表馬來亞政府與歐共體的前身歐洲煤鋼共同體簽署合作協議。

    馬來亞政府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外交活動和經濟建設合作活動,被世界普遍認為是發泄對美國主持下的《舊金山和約》的不滿,向美國政府示威,並且表現出自己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強硬舉動。以致多數被排除在馬來亞二期建設之外的美國財團和企業對政府十分不滿。認為失去馬來亞這樣一個潛力巨大地貿易夥伴是愚蠢的行為。

    美國政府對此表示沉默,但為了防止馬來亞倒向東方陣營,卻暗地裏繼續向馬來亞表示,兩國應該繼續保持友好合作的關係,而且美國願意繼續向馬來亞提供經濟、技術上的支持,並且再三保證,絕不會允許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

    1951年7月10日朝鮮停戰談判在開城舉行。朝鮮戰爭進入了談談打打的階段。由於雙方的條件過於懸殊,停戰談判整整進行了兩年。在這兩年中,在雙方的防禦線上,密集地部署著200多萬人的大軍,構築了世界戰爭史上最漫長的、最複雜的、最堅固地防禦工事。聯合**的防線由部署嚴密的火炮陣地、坦克群以及步兵組成,數層陣地縱深達300公裏,每一層防線都構築了永久性的工事和塹壕,每一層防線都製定了周密的空軍支援預案,形成了一個火力強大的立體防禦網絡,這條防線被稱做“一道不可逾越的死亡深淵”。而中**隊地防線上。數十萬官兵開始建設世界上最浩大的地下防禦工程,其土石方總量能開鑿數條蘇伊士運河、沿著對峙線自西向東,數百公裏的防線上,深理在地下的永久式坑道和交通壕蛛網般四通八達,前沿的數十萬中國官兵設施齊全地生活在地下,他們所布置的火力陷阱能令任何進攻的敵人立即遭到毀滅性打擊,這些在地下枕戈待旦的中國官兵被稱之為“閉居洞中的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