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傳

第二百四十七回 令不暢難募民和糴 鳳榻上敕令筆在握(1/2)

    範仲淹眉毛動了兩下,雲淡風輕的笑道:“這兩中書門下才擬好詔令,或許還未下達到各州縣,讓你錯過了。”

    “想必是如此。”王拱辰點點頭,眼珠子卻不經意的閃動了一下,顯然沒法完全接受這個理由。

    二人各吃了幾口茶,有一搭沒一搭的聊,直至茶仆端著栗糕與甘草蒜苗上來,範仲淹歎了口氣:“不曉得此刻京東還有多少缺了口糧的饑民…”他邊感歎邊夾起幾根菜,餘光掃到王拱辰放在桌上的報卷,恍然問:“對了,賢郎,河北路的情形嚴重否?適才聽你談論邸報疏漏,我不由得擔心各路府上疏的真假。”

    “先生講笑了,先生早年一直在外府任仕,邸報的真真假假應當看得更準才對。”王拱辰的語氣有些不信任,但被人認可,他私心還是滿意的,答,“河北路有河北路糟心爛腸的事,學生隻求邸報別再把河北路寫得風調雨順就好。”

    範仲淹並不介懷身邊年輕饒放肆,隻關心道:“莫非...懷州也生了旱情?”

    “懷州有泉水,比往年少了些,但尚可自足。”

    這答案出乎範仲淹的意料,他以為王拱辰對邸報有恁大的意見,是因為路府對京城這邊隱瞞了災禍。不過轉念一想也沒可能,既然皇家都出手救濟捐錢了,這種時候隻聽過趁賑災要銀子的,未曾聽過自己挨罪受的。

    “那...”他不解。

    王拱辰想向他解釋,又不願地太明顯,因繞了個圈道:“學生雖身在懷州做通判,離邊境尚有段距離,但畢竟是劃給了河北路,每年多多少少總得為邊境的軍糧而和糴。”

    範仲淹頷首,在朝的人都知道,朝廷為滿足宋遼邊境駐軍的口糧需求,多年來對河北路實邪和糴”之策。

    所謂和糴,簡單來講即是官府用現錢收購糧草,貼補軍隊。除了現錢外,茶葉,絲帛亦是不錯的交換物。而河北路農業發達,物資豐饒,為此,朝廷還特意挑選官員或撥三司使去征收,並專門設立了一個河北糴便司。

    “去年上頭額定全路征收五百萬石糧草,僅就稻米已十萬石...今年京東遇著蝗旱,河北路被波及到,米價上漲不少,可官府收到的文書裏仍要征收十萬石,這就讓各州縣更為難了。”

    “既能自足,便照以往慣價征收,縱使眼下稍虧待些,過些日子讓知府向官家請免部分賦稅,相信百姓亦不會太苛責。”

    王拱辰聽他這麽,不禁瞅了瞅他的臉,見他確實不懂,便補了一句:“先生,邸報上可曾寫過,如今征收糧草,用的還是鹹平年間(998-1003)定下的價?”

    範仲淹著實吃了一驚,這事的確沒人告訴過他,不過現在有茹了一下,他立刻反應過來。

    景德元年(1004)先帝與北遼簽議澶淵之盟後,近三十年來兩國邊境都少有摩擦,貿易往來愈發頻繁,是以河北路的百姓生活也比那時候富庶許多。而伴隨經貿發展,物價上漲是必然的結果。意即是,即便沒有旱情,今河北路的米價,也早非當年可比。

    但官府和糴,一向是強迫的,百姓必須得繳。

    以三十年前的價格賣今的米,已經是賣一石賠一石,趕上旱情,那簡直是讓百姓窮山竭澤的替州府做麵子,誰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